科教城规划提升汇报
(2012年5月9日)
开发建设科教城,是市委、市政府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战略机遇,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、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、做大做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。为适应新形势、服务新发展,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南新区范围内对科教城重新进行规划提升。新的规划定位体现了市委、市政府的高瞻远瞩,也顺应了盐城市和城南新区的发展趋势。经过优化提升后的科教城规划主要凸显以下几个亮点:
亮点一:规划上,突出“三个更加”
用地更加集约:科教城原规划跨西环路两侧,面积18平方公里。现规划范围为:东至解放南路、西至西环路、南至徐淮盐高速、北至盐渎路,面积9.1平方公里。
布局更加合理:原有规划基于城市创意中心,规划结构和空间布局较为单一。现规划着力构建“一心两轴三区”的空间布局。其中“一心”为科教服务中心,“两轴”为小新河生态景观轴、东干渠生态景观轴,“三区”为高职园区、研发孵化区和创新创业区。
功能更加完善:科教城原有定位为集教育科研、创意产品设计及交易博览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。现定位调整为打造“经、科、教”协同发展、“产、学、研”高度融合的人才集聚高地、产业研发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。按照“四有三聚”要求,努力把科教城打造成为千亿产值的产业集聚区,成为盐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的增长极。
亮点二:产业上,聚焦“三大产业”
高端产业:大力发展技术知识密集、附加值高、成长性好、带动性强的高端产业。重点以高新技术为引领,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服务业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智能制造、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产业,适时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。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科教城,推进产学研用结合,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实现高端人才、高端项目的有效聚集,促进高端产业集群发展。
轻型产业:大力发展依靠创新带动增值的新型产业。重点发展数字出版、有机固体照明、文化创意与设计、智慧电子商务等产业,逐步实现“人脑加电脑”的小型化创业模式;通过高层推动、平台建设、专业招商、企业对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,引进、培育和储备一批轻型产业项目和技术项目,支撑科教城快速发展。
新兴产业:大力发展基于新兴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产业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、物联网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节能环保等相关产业。积极引进高附加值、税源型、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,推进科教城可持续发展。
亮点三:载体上,打造“三大基地”
国家级科研孵化示范基地:引进10个院士或科学家工作室;充分挖掘和利用高等学校、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,引进高端技术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建立研发中心、营运中心,努力把科教城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、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。
江苏沿海创新创业示范基地:引进1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、500个创新创业企业入驻科教城,鼓励大学生和小微企业自主创新创业,建设沿海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基地、高校院所技术创新基地。
苏北最大的职教实训基地:整合职业教育资源,打造职教品牌;大力开展校企合作,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按照“实境耦合”人才培养模式,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,力争每年培训万名蓝领专业技术人员。
下一步工作:
一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。年内确保解放路南延、盐仓大道等6条主次干道全部竣工通车,科技园学校交付使用,益丰安置小区年内土建工程完成50%。
二是加快启动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。加快研发大厦、人才公寓、标准厂房的扩初施工图设计,尽快开工建设。
三是加强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。加大与中国感知集团、海辉集团、睿泰科技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力度,争取电动跑车、物联网、数字出版等重点项目及早落户。